全媒体记者 陶宗瑶/文
11月14日至28日,响应东城团区委号召,来自《医药养生保健报》社医药健康志愿服务队的11名青年志愿者,在毛主席纪念堂开展为期两周的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诠释“为主席站岗,为人民服务”的使命和担当。
动员会上,报社领导对志愿者们寄予殷切期望。
社长杨中兴指出,此次“为主席站岗,为人民服务”的任务,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与荣光,他勉励志愿者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全心投入,既要当好志愿精神的“播种者”,也要成为报社风采的“展示者”。
副社长邹淳荦则希望志愿者们能将一线服务的宝贵经验带回来,与同事们分享交流。作为此次领队的人力资源部总监于静则就岗位职责与工作纪律进行了周密部署,为志愿者们顺利上岗做好了充分准备。

正式上岗前,志愿者们进行了系统的培训。指导老师不仅介绍了项目背景、岗位情况和服务内容、工作要求,还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动作演示。以宣誓环节为例,老师们从宣誓时的站姿、手势,到誓词的语气节奏,逐一示范讲解,甚至耐心纠正握拳的角度和发声的力度。“正是这种细节的打磨,让志愿服务与纪念堂的庄严氛围融为一体。”志愿者杨钧涵说。

此次入选的志愿者,来自报社的多个部门,不同岗位,在为期14天的志愿服务当中,他们克服困难,每天迎着晨光集合列队,为前来瞻仰的各地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他们的身影活跃在外围引导、应急服务等不同岗位上,为群众提供秩序维护、信息解答、扶弱助残等全方位的服务,用实际行动向前来毛主席纪念堂瞻仰的各界人士展现了志愿服务的“金名片”。

作为南门助残岗位的一员,志愿者王贺阳深感职责重大。面对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人潮,他在维持秩序的同时,还时刻关注着需要帮助的群众。11月16日上午,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出现在他的视线里。老人坐在轮椅上,身形微微有些佝偻,每移动一下轮椅都显得十分吃力。于是,他立刻喊上同伴快步上前,两人一左一右,稳稳地扶住了轮椅的两侧。到达地点后,老人紧紧握住他们的手,激动地说:“你们的服务太周到了,让我心里暖乎乎的。”而这样的事,就是志愿服务者每天的日常。

在上岗间隙,志愿者们不仅认真履行服务职责,还积极开展各类宣传学习活动,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共同交流心得体会。志愿者张雅惠回忆,组内学习时了解到的一件中山装故事令她触动。
1949年开国大典上,毛主席虽然身着崭新的中山装,但内里毛衣的手肘处早已磨损,是工作人员细心织补后才勉强登台。她感慨道:“步伐训练时,要求必须整齐划一,我们反复练习,起初只觉得是仪式需要,直到听罢那个故事再抬脚,忽然懂得了每一步的意义。我们踏出的不只是脚步,更是沿着先辈们用补丁编织的信仰之路继续前行。”

当张弘国这位95后的志愿者有幸走进馆内参观学习时,详实的文物、图片和历史资料让她深深感受到主席波澜壮阔的一生。其中,一件来自湖南醴陵的瓷器令她印象最为深刻,其釉色温润,字迹苍劲,不仅是对主席丰功伟绩的赞颂,更是家乡人民深厚情感的凝结。“讲解员介绍,这批瓷器是1976年湖南特制的,每一件都经过1380℃高温淬炼,象征着主席历经磨难仍坚如磐石的革命意志。这让我对这份传承有了更具象的感知,仿佛完成了一次跨越空间的对话。”她说道。

活动期间,东城团区委充分发挥引领作用,多次表达对志愿者团队的关心与支持。11月20日,在东城团区委的精心组织下,《医药养生保健报》社总裁胡丽丽及副社长王志飞、邹淳荦作为志愿者来源单位领导代表,赴毛主席纪念堂慰问来自驻区单位的志愿者,为全体志愿者送上矿泉水、保温杯等慰问物资。
胡丽丽表示,希望大家要牢记“为主席站岗 为人民服务”的项目宗旨,继续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状态,为前来瞻仰的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此次毛主席纪念堂志愿服务活动,不仅让《医药养生保健报》社的青年志愿者们深刻理解了志愿服务的内涵与价值,更让他们在细微之处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与责任的重量。
未来,他们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砥砺前行,展现当代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

审核:姜峰 李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