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1 09:53 编辑:李硕然 [发表证书]
字号: A+ A-

融媒体记者 黄羽婕/文

在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广袤的大地上,白云掠过雪山,经幡拂过草甸,一场以“健康”为名的双向奔赴正在展开——2025年5月16日,“同心·共铸中国心”2025阿坝行大型健康公益综合服务活动正式启动。来自首都的医疗专家团队跨越万水千山,用仁心仁术在这片圣洁的土地上,勾勒出一段段守护、希望与爱的动人篇章。


医生手记(一)


图片1.png


这是我第一次来到藏区,虽然高原稀薄的空气与强烈的紫外线令我感到身体不适,但藏族同胞的真诚与质朴却让我倍感温暖。作为本次活动医疗队领队,我深知,我们承担的是传递健康和民族团结的双重使命。因此,在这里的日日夜夜,我们医疗队全体队员克服高原反应、冒着凛冽寒风,开展义诊服务、教学查房、健康讲座等多元化医疗援助,为藏区群众送去健康的同时,也成为民族团结的播种人。

接下来,我将奔赴西藏执行为期一年的医疗支援任务。本次义诊活动为我提供了一次高原上的“实战演练”,也让我积累了为藏区同胞们服务的宝贵经验。未来,我将竭尽所能、不负所托,传递技术与爱心,让圣洁的哈达、藏区的蓝天白云见证这份跨越山海的守护,让医者仁心如格桑花般在雪域高原生生不息!

2025年5月20日

北京市隆福医院泌尿外科医生高翔


医生手记(二)


图片2.png


从首都北京踏上海拔超过3000米的若尔盖草原,我第一次跟随“同心·共铸中国心”走进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这场跨越山川的义诊不仅是一次医疗服务,更是一场灵魂的洗礼。  

在若尔盖县医院、在辖曼镇卫生院、在郎木寺庙,我一次次地为藏族同胞测血压、用听诊器进行基础检查。因为语言不通,很多时候都需要把深奥的医学术语解释成最简单的语言一遍遍和藏族同胞沟通,但当藏族同胞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反复说着“卡卓,卡卓”(藏语:谢谢)时。那一刻,我突然明白,我们带来的不仅是药品与诊疗,更是一份跨越地域与语言的关怀与爱。

阿坝之行,让我重新定义了医者的价值。医疗工作不仅存在于窗明几净的医院,更生长在需要帮助的每一寸土地上,那些在高原上流淌的善意与希望,将永远激励我在从医路上坚定前行,用自己的微光,照亮更多人的健康之路。

2025年5月20日

北京市隆福医院心内科医生蒋晓栋


医生手记(三)


图片3.png


第一次参加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义诊巡诊活动,我倍感荣幸。作为一名骨科医生,我发现当地超半数接受过义诊的藏族同胞有骨科疾病,他们因为环境、生活方式、劳累等原因,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膝骨关节炎、大骨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在几天的义诊巡诊活动中,最多一天接诊了将近200位骨科病人,面对一张张朴素的面庞和一双双期待的眼眸,我深感责任重大,希望在有限的行程中,能帮助到更多的藏族同胞。

在此次义诊活动中,我也深深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力量。藏族同胞的真诚、热情,洁白的哈达、香甜的酥油茶传递着亲人般的温暖,他们勤劳善良、乐观虔诚。虽然条件艰苦,但是精神富足,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更好的生活态度。

北宋先贤张载曾说:“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我想,在此次义诊中有了新的诠释:为天地立心,就是民族团结,共筑中国心;为生民立命,就是用我们的医疗知识守护藏族同胞的健康;为往圣继绝学,就是传承前辈的医疗技术;为万世开太平,就是为建设健康中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5年5月20日

北京市隆福医院骨科医生周海涛

审核:姜峰 刘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