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3 13:02 编辑:李硕然 [发表证书]
字号: A+ A-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其后遗症可能对患者的运动、语言、吞咽等功能造成长期影响。科学合理的饮食管理和系统的康复训练,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预防复发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从饮食原则、营养支持、康复训练策略及日常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提升康复生活质量,为愈后生活注入希望。

一、饮食管理:营养支持助力功能恢复

脑卒中后遗症患者常伴随吞咽障碍、代谢紊乱等问题,饮食需遵循相关原则,在保证饮食健康的同时,提升康复水平。

1.低盐低脂:每日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g以内(约一啤酒瓶盖),避免腌制食品;减少动物脂肪摄入,选择植物油(如橄榄油、亚麻籽油)。2.高膳食纤维:增加全谷物、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如燕麦、糙米、芹菜、苹果等,预防便秘的发生。3.优质蛋白:优先选择鱼、鸡胸肉、豆制品等,促进组织修复。4.控制总热量:体重超重者需减少主食和油脂摄入,避免肥胖加重心脑血管负担。5.分餐制与细软食:吞咽困难者需将食物加工成糊状或泥状,少食多餐,每日可进食5-6餐。

具体膳食建议如下:主食应以杂粮为主,建议选择小米粥、南瓜粥等,避免精制米面;在蛋白质摄入方面,每周至少食用2次深海鱼(如三文鱼、鳕鱼),鸡蛋每日摄入1个,血脂异常者需去除蛋黄;还应多摄入蔬菜水果,比如可选择富含钾的菠菜、香蕉,避免高糖水果(如榴莲、荔枝),帮助调控血压;每日应摄入1500-2000mL的水,可饮用淡茶(如绿茶),避免浓茶、咖啡等。此外,应严格限制高盐、高糖、高胆固醇及刺激性食物,如腊肉、咸菜、蛋糕、含糖饮料、蜂蜜、动物内脏、蛋黄、蟹黄,以及辣椒、酒精、碳酸饮料,防止加重病情。

面对有特殊情况的患者,饮食也应适当调整。吞咽障碍患者应使用增稠剂调整食物质地,避免稀流质引发误吸;糖尿病合并症患者应选择低升糖指数(GI)食物,如荞麦、西蓝花;肾功能不全患者要限制蛋白质摄入量,遵医嘱调整。

二、康复训练:循序渐进恢复功能

1.运动功能康复:在发病后1-3周时,家属或康复师帮助患者进行早期被动运动,如活动关节(肩、肘、髋、膝),每日进行2次,每次20分钟,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待病情稳定后,患者要开展主动训练,包括上肢训练(抓握弹力球、拧毛巾)、下肢训练(床上桥式运动、扶椅站立)、步行训练(使用助行器逐步过渡到独立行走)。此外,还要进行平衡与协调训练,比如单脚站立(扶墙)、坐位抛接球、太极拳等,以降低跌倒风险。日常生活中,还应加强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比如练习穿衣、刷牙、使用餐具等,鼓励患者自主完成。2.语言与认知康复:患者可以从单字发音开始,如“啊”“妈”等,逐步进行语言训练,渐进过渡到短句训练;还可以利用图片卡、手机APP进行命名练习,并练习拼图、阅读报纸,延缓认知功能衰退。患者家属也要多与患者交流,避免因沟通困难而放弃表达。3.心理支持与社会适应:约30%的卒中患者会出现抑郁,因此,要定期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鼓励患者多参与兴趣活动,必要时使用抗抑郁药物,以缓解不良情绪。患者家属需保持耐心,避免过度替代照料,还要引导患者逐步参与社区活动,逐渐重回社会生活,重建社交信心。

三、预防复发与日常管理

1.控制危险因素:要每日监测血压,目标值<140/90mmHg为宜;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以下;血脂方面,LDL-C<1.8mmol/L即为达标,并需遵医嘱服用他汀类药物。2.调整生活方式:要做到戒烟限酒,男性酒精摄入≤25g/日(约250mL红酒);要保持规律作息,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熬夜;还要保持适度运动,每周进行5次、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步行、骑自行车),提高自身免疫力;要做好定期复查,每3-6个月复查一次颈动脉超声、血脂、肝肾功能,若发现面瘫、手臂无力、语言障碍等异常,要及时就医,避免更多潜在疾病风险。

总之,脑卒中后遗症的康复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医患双方密切配合。通过科学饮食减少代谢负担,结合个性化康复训练促进神经功能重塑,同时控制基础疾病、调整生活方式,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家属的耐心陪伴和社会的包容支持同样不可或缺。康复没有捷径,但科学的方法与积极的心态终将点亮生命的曙光。

金华康复医院 何疆燕/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