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3 15:12 编辑:超级管理员 [发表证书]
字号: A+ A-

上下楼不方便、腿脚不利索、腰腿疼痛、容易跌倒……这些衰老的症状与老人肌肉量的下降有密切关系。

肌肉和骨骼,并称为人体的2大“发动机”,是人类进行活动和行为的基本支撑和基础。肌肉是通过神经来控制的,老年人年龄增长,神经对于身体肌肉和组织的掌控力下降,如果老年人肌肉健康,对于神经信息的导向性更好,老人的行为活动也会更稳当,更灵活。不仅如此,肌肉大多依附于骨骼,发达的肌肉,也能对骨骼起到更好的保护效果,减少四肢无力、双腿酸麻、抽筋,甚至跌倒等负面健康状况,自然也就能让老人更加健康长寿。

老人的肌肉情况,可以根据体质指数(BMI)来判断。对于成人来说,BMI<18.5千克/ 平方米是营养不良的判别标准,但是对于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脊柱弯曲变形,身高较年轻时缩短,而体内脂肪组织增加,BMI相应的增加。原则上建议老年人BMI最低不低于20千克/ 平方米,最高不高于26.9千克/ 平方米。体重过高,肌肉量下降,脂肪增多,很多慢性疾病找上门;体重过低,带来的也是免疫力降低、肌肉量下降、对抗疾病的耐力下降、经不起疾病消耗等一系列问题。 所以,老年人一定实时监测体重情况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尤其短期内体重大幅度下降一定要引起高度注意。

当然,单凭体质指数来评估老人肌肉量是不够的,很多看起来“正常”的老年人,也有可能存在肌肉量不足。此时可以用自己的惯用手测量握力,来测量肌肉的力量和功能,男性小于26千克、女性小于18千克,就可以判定为肌肉力量减退。还有测量平时走路的速度,小于0.8 米/秒的速度,就可以认定为肌肉功能减退了。

增肌方法一:增加蛋白质摄入

《细胞》杂志曾对230名老人样本进行了回顾分析,发现拥有更加强大肌肉和骨骼的老人,血红蛋白水平会更高,血液输送氧气的效率也会更好。简单来说,肌肉相对强健,相对健康的老人,身体蛋白质的吸收和产出效率,也会相应增高。而蛋白质作为人体最为基础的合成参与物质,更是免疫细胞形成的必备物质,蛋白质水平高的老人,五脏六腑健康,免疫系统稳定完善,自然能更好的抵抗衰老。

常见的蛋白质来源食物,比如畜肉、禽肉、蛋类、鱼虾、牛奶、豆制品等,都是常见而又合适的选择,老人们的日常饮食中,在均衡膳食的基础上,提高食谱中蛋白质的比重,增肌效果显著。

此类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大致为,畜禽肉为12克/60克,鱼类为12克/60克,鸡蛋为6克/个,熟豆腐6克/80克,炸豆腐18克/240克,牛奶3克/100毫升。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膳食宝塔来搭配,每人每天应摄入富含优质蛋白的畜禽肉类40~75克、水产品40~75克、蛋类40~50克,大豆和坚果类25~35克,奶及奶制品300克,就可以满足健康成人日常所需的蛋白质。

补充蛋白质,“混搭”的效果更好。动物蛋白(如禽肉、鱼虾等)、大豆蛋白和植物蛋白(如坚果、米面等)搭配在一起比单纯食用植物蛋白要好得多。提倡多种食物混合、搭配食用,充分发挥蛋白质的“互补”作用。优质蛋白至少占30%,因为优质蛋白质含有的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且比例跟人体相近,易被吸收利用。中国营养学会全民营养周专家组对常见食物进行了营养评价,选出了排在前十名的“优质蛋白质十佳食物”,分别为:鸡蛋、牛奶、鱼肉、虾肉、鸡肉、鸭肉、瘦牛肉、瘦羊肉、瘦猪肉和大豆。

增肌方法二::适当进行抗阻训练

《柳叶刀》在一项前瞻性研究报告中提出,35到70岁的成年人,抗阻能力的程度(比如握力,肺活量,俯卧撑等),和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病、中风等常见危险老年病,呈现负相关。也就是说,老人抗阻能力越强,对于肌肉的锻炼效果就越好,对于一系列老年疾病的抵御效果也就更明显。因此,老人适当的进行抗阻训练,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对于老人来说,可以尝试一些简单易行的抗阻训练:(1)坐位抬腿:正坐,双脚抬起与地面平行,勾脚尖,坚持10秒,放松,重复动作10~20次为1组,一天做10组。(2)站立提踵:站立位,提踵,坚持10秒,放下,重复10次算1组,一天做10组。老人练习的时候最好扶着凳子或墙壁,防止平衡感不好的时候摔倒。(3)弹力带拉伸:用双手握住弹力带的两端,双手前后反方向拉伸,每天循环10个来回左右,持续1分钟,也能起到不错的抗阻断效果。(4)举矿泉水瓶:每只手拿一个装满水的矿泉水瓶,两臂同时上举(或单臂上举),至双肩酸麻即可,循序渐进增加。当然,如果运动能在户外进行,可以同时补充维生素D,对骨骼肌肉健康更为有利。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改善饮食、抗阻锻炼确实能够有效的提升老人的肌肉强度,帮助增肌,但仍然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凡事要讲一个“度”。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大的老人,过度摄入蛋白或锻炼强度过大,同样存在健康隐患。

pexels-the-lazy-artist-gallery-99930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