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理论中,上火并非单一病症,而是体内热邪亢盛或阴液亏虚所致的失衡状态,因累及脏腑不同,表现症状有一定差异,其核心与各脏腑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肺火多由外感风热或燥邪入里化热引发。肺主呼吸、司皮毛,故肺火盛时,常见咽喉干痛、声音嘶哑,伴咳嗽咳痰,痰黄黏稠,严重时痰中带血。因肺开窍于鼻,还会出现鼻塞、流黄涕、鼻干灼热等症状,肺失宣降、热邪外透皮毛时,部分人会有皮肤干燥、起红疹或疮疡的表现。
心火分为实火与虚火,实火多因情志抑郁化火或过食辛辣所致。心主血脉、开窍于舌,实火盛时可见口舌生疮、舌尖红赤疼痛,同时伴心烦失眠、急躁易怒;心火下移小肠时,会出现小便黄赤、灼热涩痛。虚火则因心阴不足,表现为低热盗汗、心悸怔忡,口舌虽有溃疡但疼痛较轻,多伴口干咽燥。
肝火常与情绪波动相关。肝主疏泄、开窍于目,肝火亢盛时,典型表现为头晕胀痛、面红目赤,眼睛干涩、视物模糊或目赤肿痛,同时伴烦躁易怒、口苦口干,部分人会有胁肋部胀痛,男性可能出现阴囊潮湿、睾丸胀痛。女性则易见月经提前、量多色红。
胃火多由过食辛辣油腻、暴饮暴食引发。胃主受纳腐熟,胃火炽盛、腐熟功能过强且耗伤津液时,常见牙龈肿痛、口臭明显,伴胃脘灼热疼痛、食欲亢进但易饥饿,同时大便干结、小便短黄。因齿为骨之余,龈为胃之络,胃火可循络上炎灼伤牙龈,导致部分人牙龈出血。
肾火多为虚火,因肾阴亏虚、虚火内生所致。肾主水、藏精,肾阴不足、不能制阳时表现为潮热盗汗、五心烦热,伴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男性可能出现遗精,女性则见月经量少、色红,同时有口干咽燥、舌红少苔的症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