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4 15:09 编辑:刘子婷 [发表证书]
字号: A+ A-

感到焦虑时,身体会进入应激状态。此时,呼吸会变得急促、浅短,心跳加快,身体肌肉会处于紧张状态。这种状态会进一步加剧我们的焦虑情绪,形成恶性循环。而正确的呼吸方法能够打破这个循环,使身体放松下来,心情也会随之平静。


网站广告图.jpg

🔍 广告|点击图片,看这份报纸如何用科学解读健康热点


很多人习惯采用胸部呼吸,这种呼吸方式较浅,空气仅能进入肺的上部。腹式呼吸则是运用腹部进行呼吸,它能让空气深入肺部,增加氧气的摄入量。具体做法为:将一只手放在胸部,另一只手放在腹部。缓慢地吸气,使腹部随着空气的进入而鼓起,此时胸部尽量保持不动。接着缓慢地呼气,让腹部缓缓凹陷。每次吸气和呼气都应尽量放慢速度,保持呼吸的节奏。

“4-7-8呼吸法”也颇为有效。首先闭上嘴巴,用鼻子缓慢地吸气,同时在心里默数4秒。然后屏住呼吸,在心里默数7秒。最后用嘴巴呼气,在心里默数8秒。这个过程有助于让身体从紧张状态中暂时解脱出来。呼气时,会感觉身体里的紧张情绪随着气息一同被排出体外。

还可以练习“交替鼻孔呼吸法”。用右手的拇指轻轻按住右鼻孔,通过左鼻孔缓慢地吸气。吸气时,想象空气从左鼻孔进入,一直流至肺部。随后,用右手的无名指轻轻按住左鼻孔,同时松开右鼻孔,通过右鼻孔缓慢地呼气。呼气时,想象身体里的废气从右鼻孔排出。接着,用右鼻孔吸气,再用左鼻孔呼气。如此交替呼吸能够平衡身体的能量,使大脑更加清醒,从而缓解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