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陶宗瑶/文
摄影/黄羽婕(部分图片来自官方提供)
10月13日上午,西城区在金中都公园举行2025年“敬老月”启动仪式。本次活动以“弘扬孝亲敬老美德,共建老年友好社会—红墙相伴,最美夕阳”为主题,发布了《西城区养老服务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及养老助餐服务协会倡议书,并对优秀养老护理员进行表彰,为老年志愿团队授旗,并重点推广了广外街道“医养结合 颐养广外”服务项目,全面展示了西城区老龄工作成效。

八大主题养老市集全方位关爱银龄生活
“我对着它说话,我女儿就能听到了?”活动现场,顺着齐爷爷的疑问看去,一个一米来高,形似萝卜的机器人正在工作人员的操作下,进行着前后左右的移动,可爱的姿态和机身的大屏幕吸引了不少来往老年人的驻足。

机器人吸引来往行人驻足
工作人员徐先生介绍,这是一款主打家居陪伴的机器人,老年人无需进行任何专业操作,有需要时,只要对着机身屏幕进行沟通即可。“我们将操作的权限给到了更年轻的群体,可以是子女、社区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居家照护人员。他们可以通过手机后台,完成机器人及摄像头的移动、跌倒检测等功能。”他表示,此次参与活动,可以通过走进老年群体,为大家的银龄生活带来不一样的体验。

义诊专区,现场医生耐心解答老年人疑问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本次活动共设置了八大主题养老市集。在“智慧养老”专区,除了陪伴机器人,还陈列着琳琅满目的产品:既有血糖仪、血压仪、炒菜机等家居用品,又有助力外出行走的智能外骨骼设备。“养老金融”“银龄行动”“异地康养宣传”“公益市集”“法律咨询宣传”“健康宣传义诊”及“互动体验”等专区同样人头攒动,体现着西城区在科技助老、金融服务、权益保障、健康管理等方面的创新成果与便民服务。“我都看不过来了,食品健康安全,义诊医生专业耐心,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法律咨询专区,让我对自身权益保护有了新认识。”地区居民张奶奶开心地说道。

市集各个专区前人头攒动
政策方案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据悉,西城区作为首都功能核心区,截至2024年底,60周岁及以上常住老年人口33.7万人,占全区总人口的30.8%,已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区委、区政府将老龄工作作为“头号”民心工程,率先建立老龄工作部门联席会议机制,推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
目前,全区已建成1家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14家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34家养老机构及64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提供专业照护床位近4000张、家庭养老照护床位5200余张。300余家“父母食堂”,累计助餐服务超过500万次。240余个家医团队,网格化覆盖15个街道。大力发展冬南夏北“候鸟式”旅居康养服务,近2000名老人在环京地区安心养老,1500余位老人体验可游可居的养老新方式。

现场居民了解《西城区养老服务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具体内容
活动现场正式发布了《西城区养老服务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将以“构建居家养老多样化、社区养老专业化、机构养老特色化、医养康养相结合、事业产业协同发展的首都功能核心区特色养老服务体系”为目标,持续提升区域养老服务水平。
“此次方案的提出是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战略,切实提升西城区老年人的生活水平、服务质量。”西城区民政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方案围绕老年人“居、享、颐、康、智、医、融、护、安、乐”十大需求,深入实施“十养工程”,明确了29项工作内容以及工作进展任务,未来将依托此方案,与60家的成员单位协同发力,全力构建更具品质、更有温度的老年友好型社会。

老年志愿团队授旗
另外,现场还对10名优秀养老护理员进行表彰,为19支“银龄行动”老年志愿团队授旗,并重点推广了广外街道“医养结合 颐养广外”服务项目,发布养老助餐服务协会倡议书。
最后,与会领导及老人代表共同启动2025年西城区敬老月活动。启动仪式后,现场开展了精彩的文艺展演和异地康养推介,各街道老年文艺团体献上了京剧、模特走秀、红歌联奏等精彩节目。据了解,“敬老月”期间,西城区15个街道将围绕社会参与、关爱帮扶、服务推介、健康促进、权益保障等重点领域,同步开展形式多样的为老服务活动,积极营造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浓厚社会氛围。
审核:姜峰